美国政府近日发布全美电动汽车充电网络新规定,要求所有接受美国联邦政府补贴生产的电动车充电桩,必须在美国本土制造。此前,美国政府还表示,受政府补贴的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其所需的“油漆、砖头、木材”等一般建筑材料,也要使用“美国货”。
专家表示,美国激进推行“美国制造”,将使制造业成本大幅增加,不仅将使通胀高烧难退,还会损及经济效率。同时,美国升级保护主义,将持续损害与贸易伙伴关系,加剧美国在国际贸易领域“信誉降级”。
“买美国货”
继推出多项本土电动汽车补贴政策后,美国政府又开始鼓励在本土制造电动汽车充电桩。近日,美国白宫发布新规称,所有享受《两党基础设施建设法案》资助的电动汽车充电桩即日起必须在美国制造。同时,所有钢或铁制的充电桩外壳,其生产和组装环节也必须在美国本土进行。到2024年7月,还要实现充电桩55%的组件由美国制造。
在此之前,美国白宫管理和预算办公室还发布了一项新的政策指南,表示受《两党基础设施建设法案》资助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应使用更多“美国制造的木材、玻璃、塑料、石膏板、光缆”。《日本经济新闻》报道称,该政策指南计划在3月中旬前征集民众意见,之后就将付诸实施。
路透社称,美国《两党基础设施建设法案》已大大提高了美国基建项目中本土钢铁等材料的使用比例。如今,连“油漆、砖头、木材”等一般建筑材料也进入了美国政府的视野。
近年来,美国政府不遗余力地推进“美国制造”。2021年1月,美国政府签署“买美国货”行政令,要求联邦政府采购更多本土产品与服务。此后,美国政府相继出台《两党基础设施建设法案》《芯片与科学法案》《通胀削减法案》等多项法案,以增强美国供应链安全为由,对涉及电动汽车、半导体、太阳能电池板、风力涡轮机等产品的本土高端制造业提供巨额投资和补贴。
2022年3月,美国政府进一步升级“买美国货”行政令,要求政府采购的产品中,必须有55%的组成部分为“美国制造”。2022年10月,美国政府又将该比例提高到60%,同时提出2024年该比例要达到65%,2029年要达到75%。
“随着政策推进,美国对本土制造业的扶持范围,已经由所谓涉及国家经济安全的‘关键领域’,延伸到了基础制造业领域和一般工业产品。扶持手段也由贸易保护,拓展到了包括投资等在内的全产业链环节。”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副研究员孙立鹏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本质上是一种升级版保护主义,是对国家安全、经济安全概念的泛化,其目的是把产业和就业留在美国,但成效或许并不如美国所想。”
代价高昂
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李庆四对本报记者表示,美国基础设施多兴建于上世纪50年代,如今,大量基础设施已陈旧老化,存在更新和修缮需求。同时,过去30多年的产业转移造成了美国制造业空心化,由制造业繁荣而产生的中产阶级群体也随之萎缩。因此,美国近几届政府都有意振兴本土制造业,但政策均未取得明显效果。本届美国政府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希望促成制造业回流。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激进推行“美国制造”可能要付出高昂代价。
有关“美国制造”的新政策一出,不少美国媒体和企业都表达了忧虑。据美国《大西洋月刊》网站报道,由于实施“美国制造”,纽约市交通局在纽约第二大道地铁线的第一阶段建设中就花费了45亿美元,高昂的成本“令人汗颜”。
美国建筑承包商协会发布声明称,白宫的新提议给承包商和企业主带来了更多问题。“美国建筑业马上要到工程旺季,但联邦政府却在持续制造不确定性。”
彭博社网站日前发表专栏文章称,要求所有基建项目都用“美国制造”,对美国来说是个坏主意。美国现有的基础设施成本已经太高,而该做法将“无缘无故增加更多成本”。文章称,推行“美国制造”将使美国中低端制造业领域就业过热,增加企业用人成本。人力成本和建筑材料成本一起上升,将进一步推高通货膨胀压力,对美国经济造成广泛影响。
“每次听到政府提倡‘买美国货’,都可以将其理解成‘我们要额外花钱’或‘我们要买质量次一等的产品’。”美国《洛杉矶时报》网站近日刊文称,让所有基建项目都用“美国制造”,是“针对美国消费者和纳税人的阴谋”。如今,“国家安全”被美国政府拿来作为保护高科技产业的理由。一些非重要行业也装作对国家安全至关重要,以获得特殊待遇,“这些做法都没有考虑经济因素”。
“美国劳动力成本高企,以‘美国制造’重振基础设施和制造业,比较优势十分有限。同时,美国政府大规模增加建设投资,必然会推升通胀预期,使美国绵延已久的高通胀更加难以缓解。以高成本推动制造业回流,长期来看也难以为继,金融企业及共和党对此也不会表示支持。如果政策步子迈得太大,匆忙建设间还可能导致烂尾工程的出现。总体而言,激进推行‘美国制造’并不符合美国国情。”李庆四说。
“美国政府大力扶持本土制造业,短期内或许会给部分行业带来就业岗位和商机,增强所谓的‘供应链安全’,但此举也将带来一个更严重的后果,即无论美国本土产品的价格和质量如何,美国制造业都只能选择本土供货商。这有可能使部分行业丧失创新动力,长远来看将导致社会经济效率的损失,对美国经济来说肯定是弊大于利。”孙立鹏说。
扰乱全球
“美国的保护主义给盟友间关系带来了恶劣影响。”《日本经济新闻》日前报道称,围绕《通胀削减法案》有关电动汽车的歧视性税收优惠和补贴条款,日本、欧洲、韩国正在和美国接触,要求美国改弦更张。在此背景下,美国政府还要力推“美国制造”,加强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强化“美国优先”政策,这势必会加剧美国与日本、欧洲、韩国等盟友间的摩擦。
目前,加拿大的制造商和加拿大驻美国大使已经“迅速表达了对美国新政策的忧虑”。据美国能源及环境新闻网站“E&E新闻”报道,美国每年从加拿大进口价值超过10亿美元的木材,而美国政府去年却将加拿大木材产品的关税提高了一倍。现在,美国已经面临来自加拿大和其他建筑材料供应国的压力。
李庆四表示,美国对国际贸易规则“合则用,不合则弃”,暴露了典型的霸权逻辑,损害了与贸易伙伴间的经贸关系,使得美国的国际信誉不断下滑。
孙立鹏表示,美国出台的一系列歧视性法案和政策,违反了世贸组织框架下补贴与反补贴规则,同时是对国际贸易规则中的“国家安全例外”条款的滥用。该举措破坏了国际经贸秩序和市场规则,扰乱了全球产业链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
“当美国实施‘买美国货’的规定时,其他国家可能会效仿我们,也对其贸易施加限制。”美国《大西洋月刊》网站报道称,“在特朗普政府时期,美国为保护洗衣机、钢铁和制铝产业工人而提高进口关税。这引发了其他国家的报复性措施。突然之间,美国的洗衣机价格失去竞争力,导致美国出口大幅下降。受损失最多的,恰恰是政策一开始想帮助的对象。”
“美国的保护主义行为,还可能引发‘破窗效应’,导致其他贸易伙伴也出于对自身产业链安全的考虑,出台相应的反击措施,由此引发一系列补贴竞赛和贸易战。此举将挫伤全球商业和投资者信心,最终可能反噬美国自身利益。”孙立鹏说。
本报记者 林子涵
上一篇 俄乌冲突,谁在灭火,谁在浇油?